人才培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从事经济管理领域智能数据分析与软件开发的计算机专门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应当具备较强的技术研发与管理能力,较高的综合业务素质,系统掌握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一定的经济、管理学科知识,具有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自我更新和不断创新的能力,并具备良好外语运用能力。能够在国家各级行政管理部门、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和大中型工商企业等机构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和管理类工作,也可以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学生毕业5年左右应当胜任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架构设计、开发管理、咨询测评、运维服务等工作,成为具备技术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根据工程教育认证规定,本专业学生应达成以下12项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理知识、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具备数学及自然科学知识,并能将其应用于计算机系统问题的恰当表述与建模;掌握电子信息类工程基础知识,并能够用于理解计算机体系结构;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并能对计算机系统设计方案和模型进行推理和验证;能运用专业知识对复杂计算机工程问题的解决途径进行分析、改进。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能够运用数理知识识别和判断计算机应用系统中的核心问题;针对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能分析文献寻求解决方案并进行正确表达;具备认识并评估计算机复杂工程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案的能力;能够分析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验证解决方案的合理性。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计算机及网络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软硬件系统,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掌握程序设计理论与方法,并具备软件开发能力;具备基本的硬件系统设计与开发能力;能够在安全、隐私、环境、法律、文化等现实约束条件下,对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并对系统设计方案进行优选和改进,体现创新意识;能够通过建模对计算机应用系统进行设计与规划;能够对解决方案进行测试和评价,并用可视化、报告或软硬件等形式呈现设计成果。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计算机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能够运用科学方法对计算机复杂工程问题进行需求和功能分析;能够基于计算机基础理论,选择研究路线,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选用或搭建开发环境进行软硬件实现并验证;能正确采集、整理实验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关联、分析和解释,获取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了解信息领域主要资料来源及获取方法,能够利用网络查询、检索本专业文献、资料及相关软件工具;能够使用和开发现代工具,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并理解其局限性;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和现代工程工具来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计算机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了解计算机行业的特性与发展历史,以及信息化相关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能合理评价计算机工程问题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计算机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了解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发展前沿和趋势;能够评价计算机工程实践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能够理解和评价计算机安全与隐私问题对社会健康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理解世界观、人生观及个人在历史、社会及自然环境中的地位;具备科学素养,能够理解计算机工程师的职业性质与责任;能够理解计算机领域职业道德的含义并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能够理解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每个角色的定位与责任,能够胜任个人承担的角色任务;能够与团队其他成员有效沟通,听取并综合团队其他成员的意见与建议,能够胜任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具备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能够通过口头表达或书面方式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能够将计算机专业知识应用到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中,并能够就相关问题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具备一定国际视野。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理解工程管理的基本理念和方法;掌握项目与产品的设计流程和管理方法;掌握一定的经济和管理知识,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能够认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树立适合自己发展的规划和目标;养成正确的生活、学习习惯,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

三、学制、学分及学位

本专业基本学习年限为4年。

本专业学生毕业应取得最低总学分143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程模块9学分,公共通修课程模块50学分,基础核心课程模块49学分,开放选修课程模块22学分(专业进阶课至少修满17学分,专业拓展课至少修满5学分),实践环节13学分。学生除了可以通过修读指导性教学计划中所列出的具体课程获得专业拓展课学分之外,还可以通过“全校选修”途径获得专业拓展课学分,修读方式及要求参见《总则》相应说明。本专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四、指导性教学计划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

课程模块 应修学分 课程名称 学分 课时分配 开课学期 修读要求 开课单位
讲课 实验 实践
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教育选修课 9 “语言、文学与艺术”模块 8


3-8 选修
“历史、政治与社会”模块


“生命、心理与哲学”模块


“自然、科技与环境”模块


“创新、创意与创业”模块


新生导论课 财经科技大讲堂 1 16

1 必修 信息
公共通修课程 思想政治与军事理论课 21 思想道德与法治 3 40
8 1 必修 马院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3 40
8 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 40
8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40
8 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 40
8 4
形势与政策 2 64

1-8
军事理论 2 32
4 1 国防
大学生心理健康 2 16
16 2 学生处
外语类 8 大学外语基础/发展课程(1) 2 32

1 必修 外语
大学外语交流(1) 2 32

1
大学外语基础/发展课程(2) 2 32

2
大学外语交流(2) 2 32

2
数学类 17 高等数学(1) 5 80

1 必修 统数
高等数学(2) 5 80

2
线性代数 3 48

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4 64

3
体育类 4 大学体育(1) 1 32

1 必修 体经
大学体育(2) 1 32

2
大学体育(3) 1 32

3
大学体育(4) 1 32

4
基础核心课程 学科基础课 19 程序设计语言 4 44 20
1 必修 信息
计算机与信息安全导论 3 48

1
离散数学 3 48

2
数据结构与算法 3 32 16
2
大学物理 3 32 16
3
数字电路与逻辑 3 32 16
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

课程模块 应修学分 课程名称 学分 课时分配 开课学期 修读要求 开课单位
讲课 实验 实践
基础核心课程 专业核心课 30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 1
16
2 必修 信息
计算机网络 3 32 16
4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结构 3 48

4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结构课程设计 1
16
4
数据库系统 4 48 16
4
操作系统 3 32 16
5
计算机安全 3 32 16
5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1
16
5
软件工程 3 32 16
5
编译原理 3 38 10
6
算法导论 3 38 10
6
专业综合实践 2
32
6
开放选修课程 专业进阶课 17 Java程序设计(双语) 3 10 38
3 选修 信息
Python程序设计 3
48
3
移动应用开发 2
32
4
数据挖掘技术 3 32 16
5
信息检索 2 16 16
5
机器学习 2 24 8
6
人工智能 2 32

6
下一代互联网 2 32

6
计算机视觉 2 24 8
7
专业拓展课 5 会计学 3 48

2 选修 会计
电子商务概论 2 26 6
1 信息
微观经济学 3 48

2 经济
金融学 3 48

3 金融
宏观经济学 3 48

3 经济
数据分析基础 3 32 16
4 信息
公司金融 2 32

5 金融
商业银行经营学 2 26 6
5
计量经济学 3 32 16
5 统数
数据建模与预测 2 4 28
5 信息
运筹学 3 32 16
5
区块链技术与应用 2 24 8
6
网络金融与电子支付 2 16 16
6
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 3 32 16
6
全校选修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

课程模块 应修学分 课程名称 学分 课时分配 开课学期 修读要求 开课单位
讲课 实验 实践
实践环节 13 健康与安全教育 1 16

1,3 必修
军事技能 2

112 1
劳动实践 2

40 2-5
创新创业实践 2

80 8
毕业实习 2

80 8
毕业论文/设计 4

160 8


版权所有© 中央财经大学信息学院

学院南路校区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9号 邮编:100081

沙河校区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 邮编:102206 京ICP备05004636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71号